近日,中国商飞公司的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成功完成了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试飞任务,展示了中国在绿色航空领域的领先地位。试飞所使用的生物航空燃料是用餐饮废油也即俗称的“地沟油”提炼而成,各项物性参数均与传统石油基燃料一致,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国产大飞机喝上“地沟油”,为国产生物航空燃料的商业化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次试飞所使用的航空燃油用餐饮废油提炼而成,并以40%的比例与普通航空燃油调和。
当前,以生物航煤代替传统航煤让飞机翱翔蓝天,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航空业竞争的新赛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生物航煤是重要方向。中国民航局出台的《“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物航空燃油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的目标,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消费5万吨生物航空燃油。
“参赛”生物航煤,是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开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过45家航空公司、37万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2023年,欧洲议会航空法规要求,到2025年在欧盟机场起降飞机使用燃料中至少2%为“绿色燃料”,2050年将递增至70%。这一规定将极大增加中国民航业的运行成本,从一个侧面倒逼中国民航走以生物航煤逐步代替传统航煤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赛”生物航煤,中国民航已赢在了“起跑线”上。一是具有技术优势:中国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国家,早在2009年就正式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2013年试飞成功,2015年完成首次客运商飞,现已拥有年产10万吨生物航空燃油装置;二是具有政策优势,“生物经济”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三是具有“地沟油”供应充足的原料优势。缘于上述“三大优势”的赋能助力,在生物航煤的“赛道”上,中国信心十足,具有稳操胜券的领先优势。
中国科技让“地沟油”变成生物航煤,既减少了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风险,又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成功探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航空燃油年消费量约3000万吨,若全部以生物航空燃油替代,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或者超过3000万辆轿车停开一年。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地沟油”变成生物航煤,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
万事开头难。事实上,从地沟油变成生物航空燃油,从回收到加工的全流程成本,大约是普通航空燃油的3倍。因此,让这个产业规模化健康发展实非易事。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价格贵、产量少。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航煤年产能达到20万吨、规划产能超300万吨,但相比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煤消费量来说,现有的生产规模显然相差太远。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尽快实现技术突破,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地沟油回收体系,鼓励生产企业提高产能,推动其商业化规模应用。
让“地沟油”变成生物航煤,标志着中国绿色航空燃油时代的到来。这一高新科技,不仅证明了我国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的实力,更为我国航空工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我们“飞”向更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同文 许华凌)
《变废为宝“地沟油”让中国“绿色航空”翱翔蓝》由中公名城新网整理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创另行标注!请尊重版权!http://www.zgmcxw.com/xinwen/3.html